江南时报:淑女学堂招来大学生白领

《江南时报》 (2006年01月24日 第十一版) 
 江南时报:淑女学堂招来大学生白领

学习论语

茶艺课
 
     2005年8月份以后,苏州私塾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现在苏州的两家私塾菊斋和复兴都归于平静,能够认真地教书授课了。2006年开年,即在元旦假期过后的第一个周末,苏州又办起了“淑女学堂”。淑女学堂是怎么产生的?在淑女学堂能学些什么?她们为什么钟情于淑女的称谓?记者观察三周时间发现淑女是当代女白领和知识女性所认同的一种形象。

  淑女学堂引来5名女性
  2006年1月7日上午9点整,位于双塔公园一侧的复兴私塾里来了5个淑女。她们的学历都不低,有普通本科生,有MBA的研究生。她们的职业,除两人为在校大学生外,其余都是在苏州工作的白领。这堂课本来是一堂试听课,但“放学”后有两个学生都交了学费,一个交了两节课所需的50元,她表示下次开课时一次性交上半年的学费。另一个一次交了1000元,她对淑女学堂表示信任,希望淑女学堂能够很好地办下去。
  苏州淑女学堂的主持人是复兴私塾的付奇先生。付奇年纪轻轻,却是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推广者,除了办私塾,还参加其他有关传统文化的讲习活动。私塾和讲习活动使他有了思考当代女性形象的机缘。于是他和一些同道对淑女概念进行了讨论,这萌发了要开办淑女学堂的想法。2005年年底,淑女学堂初步形成了“理论”,2006年1月7日这天,淑女学堂便在双塔公园之侧、借助于复兴私塾的教室开始亮相了。原以为淑女学堂也会像私塾一样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得到社会呼应,没想到一下子来了五位知识女性,这使付奇受宠若惊。
  淑女学堂一位授课人说,苏州是中国“最后的闺秀”张允和的家乡,淑女文化有很好的基础。“最后的闺秀”张允和大名鼎鼎,她是作家沈从文妻子张兆和的姐姐,当年沈从文向张兆和求婚时,必须要过她这一关,当张允和写了一个“允”字交给沈从文后,张兆和与沈从文的姻缘才被锁定。张氏三姐妹跟宋氏三姐妹一样在中国民主革命史上留下光辉一页,同时也成为新中国之前的淑女的典范。另外,江南女子的形象在中国女性形象中存有美好印记,因此在苏州推广淑女文化,可以说是适得其所。
  淑女是一个文化形象
  什么样的女性才是淑女?苏州缘缘健康形象咨询工作室的符瑛老师认为,笼统地讲,所谓淑女就是指有教养的女性,而这里所说的教养主要是指家庭教养,过去的女子通过家庭教养的培养完成淑女的成长过程。家庭教养中最主要的是礼仪、家政、插花、茶道、女红等。另外还有社会教养和文化修养等。
  据了解,现在上海兴起女子教育,如在高等学府设立女子学院等,提倡女子学习礼仪、家政之类的知识,实际上同苏州的淑女教育大同小异。改变和塑造自我形象,培养稳定健康的心理,是当代女性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在商业时代,拥有理想、鼓励身边的人拥有理想是女性和母亲的一种美德。因此淑女教育的话题不但是一个女性话题和教育话题,同时也是一个时代话题。
  苏州淑女学堂的一位学员袁小姐说,她是朋友介绍过来听课的,听了一节课后感到很有意思,对自己的形象有了一些明晰的概念。袁小姐是MBA研究生学历,已经在一家外企工作了五年时间,并且结了婚。她认为作为一名职业女性,对自身形象的要求应该高一些。回顾自己几年来的工作,她深知形象的重要。“谈吐、礼仪对一个人来说十分重要,从功利性来说,在学历形似的情况下,人的谈吐和外在形象将确定差异和优势。”这在竞争中是很实用的。袁小姐说,以前一直因学业紧张而缺乏这方面的教育,现在有机会弥补一下,当然是求之不得。在外国企业工作,中国礼仪尤其不可缺失。淑女学堂提出了新古典淑女的概念,强调了古典两个字,实际上是要求学习古典淑女,对这一概念她们表示接受。
  一位学者认为,文化本来就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即是说以文化之,才是文化。一个人通过学习和提高教养、丰富内涵,于外在表现中体现出来,给人的印象就是有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不是名词,而是动词。淑女文化也是同样的道理,通过礼仪、茶道、文学等知识和才艺的学习,达到一种状态,变成所谓的淑女。古典大家闺秀,最起码的要求是要知礼乐,懂诗书,其他才艺也是不可或缺的。新古典淑女是古典淑女的继承,当然对传统文化要有所了解。
  男性期望淑女大量出现
  对于苏州淑女学堂,许多男士表示赞赏,希望多出一些真正的淑女。亲自把妻子送到淑女学堂的李先生说,夫人在一家外资企业工作,经常接触各类人士,交际频繁,但总感觉少了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进入淑女学堂学习,可以对中国传统的东西多一些了解。
  李先生的夫人说,她的先生其实更希望她在家庭生活中多表现一些传统才艺,尤其是实用性很强的茶道等。“这是男人的小小自私,但家庭生活、家庭对外交际等,的确需要。”这位不愿意透露姓名和更多个人信息的外企白领说,女人对男人的要求和期望不得不考虑,这是生活的需要。不但是对丈夫,在有了孩子以后,对孩子的教育也需要相当的知识储备作基础。不论用什么称谓,淑女也好,其他什么也好,总之这种学习是有益处的。
  另一位已经结婚生子的男青年刘先生表示,所谓淑女是一种不可量化的、虚
  拟的标准,作为男人,当然希望自己的夫人贤淑、有才艺、具有稳定的心理和情绪,但淑女只是一种虚拟的形象,可以想象,但不可量化。当记者问他对苏州淑女学堂的看法时他表示,他支持该学堂的观点和办学尝试,其实它和社会上其他种类的培训班目标是一致的,就是要使女性在身心和知识方面有所提高。“善意的愿望总是好的”,而且以讲授礼仪、茶道等知识技能为主,具有实用性,比起其他的理论灌输要放心。他认为,女性学习技能,思维就不容易太复杂,心理方面不至于出偏。
  苏州大学的大四男生赵伟说,他已经有了女朋友,他认为新古典淑女是对“野蛮女友”的修复,当代女生应该在温柔体贴方面回归传统,恢复女性的本能。但另一位女生张君认为,社会上出现这些现象目的很复杂,常常借助文化的名头进行商业运作,当代女性文化知识并不缺乏,她们自然而为,比过于拘泥在礼仪中要好。所以她反对刻意把女性培养成所谓的淑女。野蛮女友也是一个不能确指的概念,它显示的是个性解放,而淑女则是对女性的一种不合理要求,是膨胀的男性心理的无理诉求,因此是不合乎当代潮流的。
  据悉,苏州淑女学堂已经开办了几期,但人气并不是很旺。对此,一位在双塔游览的学者朱先生表示,现在的很多事都是如此,不足为怪。淑女的概念很好,但要有实质性内容,这可以看做是一种有趣的文化现象,不管它存世的时间长短,都是当代人对文化的一种诉求和期待。

  一家之言:淑女学堂谈淑女(链接)

  要解释淑女学堂,还得从《诗经》说起:“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者,美好也,是为婀娜柔美;“淑”者,心地善良,性格温柔,这样的女性让男人们产生强烈的“与之相伴,长相厮守”的愿望(也就是君子好逑)。
  如此看来淑女应该是行为优雅、美好而善良的女子。这曾经是古代女子共同追求的标准。
  淑女学堂把礼仪放在第一位,其次讲古乐(教学生识谱、辨乐、创作)。《孝经》云:“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好东西耳濡目染,坏东西也耳濡目染。其次,教会她们作诗、填词、对联。
  只有文化的才是经典的。“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不仅仅是因为貌美。生活中有很多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淑女学堂开设茶道,讲讲插花、刺绣、焚香、护兰,希望增加一点生活的乐趣。
  淑女不是一个头衔、一项荣誉,而是一种追求、一种向往。



原地址: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447/16720/1471340.html